【全国两会地方谈】强化科技支撑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

  连日来,韩凤香一直在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着准备。“我建议将单垄玉米收割机故障停机保护与倒转功能纳入国家强制生产标准,并明确新标准的适用范围、设定关键指标、配套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评估体系,促进农机行业迭代升级。”韩凤香将围绕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国家强制标准和执法司法衔接协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吉林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全方位、系统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2024年,粮食总产853.2亿斤,稳居全国第四位;粮食单产971.7斤/亩,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位,全国人民饭碗里盛了更多的“吉林粮”。

  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挖掘黑土地增粮潜力。吉林87%以上的耕地是黑土地,9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地。多年来,吉林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之策,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作表率,形成了党政推动、科技研发、农技推广、农民实施的黑土地保护“吉林方案”。2024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3800万亩以上,居全国首位;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是建成面积最多、建设进度最快的一年。如今,吉林正在构建“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示范户”五位一体“梨树模式”。从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精彩独奏,到面向全国推广的齐奏和鸣,为端稳“金饭碗”贡献更多行之有效的“吉林智慧”。

  强化科技支撑,让黑土地“流金淌银”。近年来,吉林省粮食总产量持续攀上新台阶,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以全国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经营的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去年耕种了1.5万亩地,玉米单产2000斤左右,比10年前增加三成。这得益于合作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之路。从韩凤香准备提交的建议可以看出,目前农机行业迭代升级仍有潜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有提升空间,应该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国家强制标准和执法司法衔接协作上,不断塑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为科技创新支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强劲动力。

  强化科技支撑,需要久久为功。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向“大国强农”跨越的必解之题。因此,要树牢科技强农意识,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